首页 贵女调教记 下章
第1章 今曰进宮
 景昌三十六年,一道赐婚圣旨降于李家,李家大房年仅五岁的嫡长女李知意,就这样成了未来宣武侯府的侯夫人。圣旨是景昌帝身边的太监刘福斌亲自传的,足以见得景昌帝的重视。

 虽然如此,这突如其来的圣旨还是叫李家上下都震了一震,可再怎么震惊,这圣旨还是要接的。

 于是李家人乌泱泱跪了一片,作为李家大家长的李长临跪在中间,旁边紧紧靠着一个与他有几分相似的女孩儿,大人们兵荒马,孩童可是什么都不知道,依旧眨巴着圆溜溜的大眼睛。

 “想必这一位,就是李大人的嫡女了,李姑娘,快来接旨吧。”小小的人儿两只手着地跪趴着,目光紧紧跟着地上小虫的爬行轨迹,全然把刘福斌的声音当成了耳旁风。

 “知意,去接旨。”小知意听到这低沉的声音,知道她爹爹生气了,于是撅了撅嘴,伸出小手去接那明黄的圣旨。刘福斌这才满意地笑了笑:“洒家先恭喜李大人李夫人了,届时李家大喜,洒家替皇上送贺礼时可得讨一杯酒喝。”

 李长临也拿出官场的客套,与刘福斌来往了几句,便差人递上丰厚的赏银,才算是走完了这趟程。

 送走了传旨的人,李长临却皱起了眉头,他摸了摸女儿茸茸的头,就吩咐丫鬟把她带回去,一旁面面相觑的李家二爷,三爷看自家大哥脸色不对,早就收起了笑容。

 “长风,长君,你们随我到东院书房一趟。”三兄弟一路沉默,走到东院书房,李长临屏退了院子里的下人,又不很放心,吩咐了几个心腹在周围守着。

 “大哥,这圣旨莫不是有什么蹊跷”心思最为单纯的李长风道:“我看是你们多虑了,谁人不知侯府老夫人是圣上姑母,加之宣武侯与圣上情甚笃,这回宣武侯和他夫人双双客死,圣上顾念旧情前阵子准了小侯爷袭侯爵,兴许这次赐婚也是想补偿一下宣武侯府罢了。”

 李长君也觉得有道理:“二哥说的也是,咱们李家系虽不在帝都,但两代经营下来,在帝都世家中还算排的上名号,如今宣武侯府这境况,算下来这次赐婚,也算是门当户对。

 再者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能与宣武侯府结亲,对咱们李家将大有裨益。”李家在洛州的本家虽然势大,想在帝都坚若铁桶的世家圈中挣得一席之地并融入其中却是困难重重,其中一难便是世家联姻,有了宣武侯府这么好的开头,便能在这铁桶上凿开一个口子。

 李长风和李长君一拍即合,对面的李长临却没这么乐观,虽然两个弟弟的解释很合常理,他心中却疑虑更重,只觉得处处怪异,以圣上对宣武侯府的恩宠,找帝都最负盛名的世家都不为过,可为何偏偏找了根基尚浅的李家呢?如今的李家之于小侯爷,全然谈不上助力。

 不过肋而已,然而李长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得让两个弟弟回了院子,自己在书房中枯坐苦想到天黑。

 ***第二,天蒙蒙亮,李长临登车进宫面圣。下马车时天色尚早,宫门还未开,李长临在初微冷的风中站了半个时辰,又托宫人进去通报,没一会儿,一个小太监就碎步走了过来,这人李长临认得,是常年跟在刘福斌身边的。

 太监堆着谄媚的笑:“皇上早料到您会过来,特意嘱咐不用通报,直接去议政殿。”李长临自然知道议政殿意味着什么,议政殿不比御书房,圣上容许在议政殿议事的臣子,大多是是亲近的肱骨之臣,他打了个灵,霎时通透了许多。

 但是他并不十分确信,只有当面探一探圣上的意思。“李大人,请吧。”李长临早已缓过神,虚理了理广袖:“有劳公公。”

 议政殿地处正殿偏东,位置没有御书房好,陈设更是简单,除了皇上端坐的上位,剩下便只有一些简单的桌椅,大冷的天地炉也不燃,条件可谓寒酸,但被准许进入这里的朝臣却无一不占据着朝廷上的重要位置。

 父亲勤恳小半辈子也没能进的地方,如今自己却进去了,李长临的心情不可谓不复杂,这复杂中更多的是不形于的兴奋,李长临预感,洛州李家在帝都的的新篇。

 或许就要来了。议政殿里门窗紧闭,并没有比外头暖和多少,景昌帝还没来,李长临坐着等了一会儿,喝完一盏热茶,身子暖和了一些,那明黄的身影才姗姗来迟。景昌帝一来便遣走了所有宫人,只留了一个刘福斌伺候,不大的议政殿瞬时空落了下来。

 景昌帝喝了一口浓茶,拉起了家常:“朕年少时曾去过洛州,洛州不愧曾为百年古都,气韵磅礴,那时你们洛州李氏,可谓是钟鸣鼎食风光无限,就连帝都许多世家都比不上。”

 李长临从善如:“无论洛州李氏还是帝都各世家,都得依仗着圣上恩宠才得以绵延兴盛,李氏不敢托大。”

 景昌帝哈哈一笑:“李尚书,想不到平里你看着寡言,竟如此能言善辩,那么你说说看,帝都众多世家,哪家最得朕眷宠?”

 李长临猜不出景昌帝问这话的深意,心思微转,恭敬答道:“微臣不敢妄言圣意,不过若是只看姻亲血缘,自然是宣武侯府与楼家。”

 景昌帝掩咳了咳:“宣武侯府的老夫人是朕皇姑母,对朕有抚育之恩,宣武侯是朕表弟,与朕有手足之情,感情自然不是旁人可比拟,只可惜天不随人愿,泽承英年早逝啊…”他刻意漏掉了皇后族家楼家,却句句透着与宣武侯府的亲厚,李长临再傻也知道景昌帝的暗示…他对楼家不

 景昌帝幼年继位,一路由楼氏扶持,楼氏女封为皇后之后,楼氏便生出了野心,意图在景昌帝羽翼渐丰之前把持朝政,幸得当时的老宣武侯携保皇派世家斡旋,双方势力在风起云涌的朝廷上明里暗里斗十数年之久,朝局就这样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自从封了太子,近些年楼氏仿佛歇了心思,安分许多,不知怎么,景昌帝仿佛还是不放心,眼下宣武侯又逢变故,许是怕平衡被打破,楼氏又生出旁的心思来。

 李长临心里几番计较,面上没有表出来:“皇上节哀,龙体为重。”景昌帝摆了摆手:“不谈此事,徒增伤感,不如说说喜事,你今进宫,不也是为了赐婚一事来的吗。”

 李长临袍跪了下去:“微臣此番进宫,别无他事,实为谢恩。”景昌帝闻言悠悠然笑了:“既然是谢恩,怎么不带上令爱一道,也好叫朕瞧瞧是何模样,配不配的上文绪。”
上章 贵女调教记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