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比人历险记
已完结
作者:托尔金 阅览:1047608
《哈比人历险记》(英语:TheHobbit),1937年出版的小说,是J.R.R托尔金原本为儿子所写的一部童话,因此书而延伸出《魔戒》和其后的故事,托尔金因此一举成名。这本童话也是叙述比尔博·巴金斯为何拥有魔戒的故事,被称之为《魔戒前传》,故事的副题为《Thereandbackagain》。内容记述哈比人比托尔博与巫师甘道夫和13个矮人旅行探险中土世界,寻找一个被龙偷去的一个属于矮人珍贵宝物的故事。
-
集外集拾遗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1047571
本书书名系由作者拟定,部分文章由作者收集抄录,有的加写补记或备考。但未编完即因病中止,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是由许广平编定印入。这次抽去译文《高尚生活》、《无礼与非礼》、《察拉图斯忒拉的序言》三篇和《<忽然想到>附记》(已录入《华盖集?忽然想到》注文);《咬嚼之余》、《咬嚼未始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和《编完写起》一则已移置《集外集》的有关文章之后;《<域外小说集>序言》已移入《译文序跋集》;《教授杂咏》的第四首系这次补入;若干诗文则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若干诗题据作者书录的题款重新核定。
-
火葬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1046423
在七七抗战那一年的前半年,我同时写两篇长篇小说。这两篇是两家刊物的“长篇连载”的特约稿,约定:每月各登万字,稿酬十元千字。这样,我每月就能有二百元的固定收入,可以作职业写家矣。两篇各得三万余字,暴敌即诡袭芦沟桥,遂不续写。两稿与书籍俱存济南的齐鲁大学内,今已全失。十一月,我从济南逃出,直到去年夏天,始终没有写过长篇。为稍稍尽力于抗战的宣传,人家给我出什么题,我便写什么,好坏不管,只求尽力;于是,时间与精力零售,长篇不可得矣。还有,在抗战前写作,选定题旨,可以从容搜集材料,而后再从容的排列,从容的修改。抗战中,一天有一天的特有的生活,难得从容,乃不敢轻率从事长篇。再说,全面抗战,包罗万象,小题不屑于写,大题又写不上来,只好等等看。
-
刀锋
已完结
作者:毛姆 阅览:1046372
小说写一个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青年飞行员拉里·达雷尔。在军队中,拉里结识了一个爱尔兰好友:这人平时是那样一个生龙活虎般的置生死于度外的飞行员,但在一次遭遇战中,因趋救拉里而中弹牺牲。拉里因此对人生感到迷惘,弄不懂世界上为什么有恶和不幸,拉里开始了他令人匪夷所思的转变……
-
阿Q正传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1043090
讲述值此世纪末,衷心祈愿这里所议论的人物在下一世纪的中国现实生活中淡出;当然,作为光辉的典型人物,他将和哈姆雷特、唐·吉诃德等不朽的名字一样万古不朽。阿Q,是一个卑微渺小的人物,但却是一个巨大的名字。我不说:“伟大”而说“巨大”,是因为这个小人物的确称不上伟大,但这个名字的历史的和美学的涵容量却真是巨大得无比,我想不出世界任何一个文学人物能有阿Q那样巨大的概括性,把几亿人都涵盖进去。几乎每个中国人,你,我,他,都有阿Q的灵魂的因子。阿Q是一个“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的奴隶,比“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奴隶更可悲。
-
伪自由书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1042385
本书收作者一九三三年一月至五月间所作杂文四十三篇,一九三三年十月由上海北新书局以青光书局名义出版。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曾由上海联华书局改名《不三不四集》印行一版。此后印行的版本都与初版相同。这一本小书里的,是从本年一月底起至五月中旬为止的寄给《申报》〔1〕上的《自由谈》的杂感。
-
鸭子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1034275
铃子叮叮当当摇着,一切低起头在书桌边办公的同事们,思想都为这铃子摇到午饭的馒头上去了。我呢,没有馒头,也没有什么足以使我神往的食物。馆子里有的是味道好的东西,可是却不是为我预备的。大胆的进去吧。进去不算一回事,不用壮胆也可以,不过进去以后又怎么出来呢?借到解一个手,或是说“伙计伙计,为我再来一碟辣子肉丁,赶快赶快!让我去买几个苹果来下下酒”,于是,一溜出来,扯脚忙走,只要以后莫再从这条路过去。但是,到你口上说着“买几个苹果”想开溜时,那伶精不过的伙计,看破了你的计划,不声不响的跟了出来,在他那一双鬼眼睛下,又怎么个跑得了呢?
-
神巫之爱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1033163
在云石镇寨门外边大路上,有一群花帕青裙的美貌女子,守候那神的神巫来临。人为数约五十,全是极年青,不到二十三岁以上,各打扮得象一朵花。人人能猜拟神巫带来神的恩惠给全村的人,却带了自己的爱情给女人中的某一个。因此凡是寨中年青貌美的女人,都愿意这幸福能落在她头上,所以全来到此地了。她们等候那神巫来到,希望幸运留在自己身边,失望分给了众人,结果就把神巫同神巫的马引到自己的家中;把马安顿在马房,把神巫安顿在她自己的有新麻布帐子山棉作絮的房里。在云石镇的女人心中,把神巫款待到家,献上自己的身,给这神之子受用,是以为比作土司的夫人还觉得荣幸的。
-
呐喊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1030691
鲁迅小说集《呐喊》,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
泰坦尼克号
已完结
作者:JAMES 阅览:1029524
《泰坦尼克》一书,将引领读者重返泰坦尼克首航奢华之旅,身临其境感受海难时的壮烈情境。本书还将船上几个主要人物的生平娓娓道来,其中包括发出求救信号的无线操作员杰克·菲力普斯、为了安抚人群而一直指挥乐队奏乐的华莱士·哈特利、船长爱德华·史密斯、船的建造者托马斯·安德鲁斯以及发出避开冰山指令的大副威廉·默克多。并通过分析当时英国和美国人是如何评价和看待这些人及他们的行为,诠释了诸如男子气概、英雄主义、骑士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等当代价值。此外,本书还记录了与泰坦尼克号相关的两个港口的详实资料。
-
樱海集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1027700
开开屋门,正看邻家院里的一树樱桃。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隙空看见一小块儿绿海。这是五月的青岛,红樱绿海都在新从南方来的小风里。友人来信,要我的短篇小说,印集子。找了找:已有十五六篇,其中有一两篇因搬家扯乱,有头无尾,干脆剔出;还有三四篇十分没劲的,也挑出来,顺手儿扔掉。整整剩下十篇,倒也不多不少。大概在这十五六篇之外,还至少应有两三篇,因向来不留副稿,而印出之后又不见得能篇篇看到,过了十天半月也就把它们忘死;好在这并不是多大的损失,丢了就丢了吧。
-
威尼斯之死
已完结
作者:托马斯·曼 阅览:1023374
本书为“世界文学文库”之一,荟萃了托马斯·曼24篇精彩的中、短篇小说,从中可领略这位大文豪的整体创作。《死于威尼斯》是作家当时关于艺术家问题的思考和总结,所以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说中利用了自己前不久的威尼斯之行中的亲身经历,许多细节描绘非常真实、生动,同时又加上了神话暗示和哲学对话,使作品的思想更为深刻,这个艺术家悲剧也更具有象征意义。已经攀上荣誉顶峰的新古典主义大师阿申巴赫在功成名就后,对成就产生怀疑和不满,感到自己的创作走入了死胡同,文思枯竭。
-
无知
已完结
作者:米兰·昆德拉 阅览:1021954
人们不断地批评那些歪曲、重写、伪造自己的过去,或是扩大某一事件的重要性而不提另一事件的人;这样的批评是公正的,但如果在此之前不做一项更基本的批评,也就是对人的记忆本身的评批,它们就不具备重要性,因为人的记忆,可怜的记忆,真的能做些什么呢?它只能留住过去可怜的一小部分,没人知道为什么留住的恰恰是这一部分,而不是另一部分,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在神秘地进行,超越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兴趣。我们将无法理解人的生命,如果我们竭力排除下面这一最为明显的道理:事实存在时的原来模样已不复存在;它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
不朽
已完结
作者:米兰·昆德拉 阅览:1021660
歌德谈到的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仍留在后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可以有这个向往。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个村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口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象着自己的葬礼。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
-
沈从文集-小说卷3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1020116
作者的小说创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描绘社会人生苦难,展示湘西健全的生命形态的小说。这些作品展开了一幅幅生气流溢的湘西生活画面,在这里,秀丽的山水与惊人的贫困相伴,勇敢纯朴的民性与野蛮愚昧并存,歌与哭、善与恶,美与丑相缠难分。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沈从文经由这一题材的开掘,为现代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从未有人描绘过的、多彩多姿的湘西世界,极大地丰富了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开创的乡土文学创作,并把现代抒情小说创作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
-
卡夫卡传
已完结
作者:勃罗德 阅览:1015858
《卡夫卡传》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国籍属奥匈帝国。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孤独地奋斗,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价值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经久不衰。马克斯·勃罗德的这部《卡夫卡传》,叙述了卡夫卡的文学经历、成果、风格和思想,演绎并诠释了卡夫卡其人其文,从文学评判的角度来看这位世界公认的大师:弗兰茨·卡夫卡。
-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
已完结
作者:赫塔·米勒 阅览:1014244
《国王鞠躬,国王杀人》是一部散文集,寓意丰富。作者运用“少数民族语言的独到性”,讲述了她在秘密警察的监督下,颠沛流离的灰暗生活。她在极权统治扭曲语言的现状下,选择以冷峻、超现实的诗性语言,表达对现实环境的不安全感。
-
包法利夫人
已完结
作者:福楼拜 阅览:1011124
小说描写的是一位小资产阶级妇女因为不满足平庸的生活而逐渐堕落的过程。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而自甘堕落与人通奸,最终因为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身败名裂,服毒自杀。这里写的是一个无论在生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都很常见的桃色事件,但是作者的笔触感知到的是旁人尚未涉及的敏感区域。爱玛的死不仅仅是她自身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作者用很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主人公情感堕落的过程,作者很努力地找寻着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根源。
-
花的圆舞曲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1008106
《花的圆舞曲》舞终了。帷幕徐徐降落,没等遮过她们的胸口,友田星枝的舞姿突然松垮下来。这时候,早川铃子一只脚足尖立起,另一只脚最大限度地劈叉举起,身体重心落在握住星枝的那只手上。也就是说,铃子和星枝两个人的身段描成一幅舞蹈画面的时候,不料铃子半身向前倾斜,打了个趔趄,差点倒在星枝的怀里。这一刹那,星枝也向前摇晃了一步。铃子想改正那副把脸耷拉在星枝怀里的滑稽姿势,用一只手紧紧抓住星枝的肩膀。
-
青蛙骑手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1007545
(一)此剧系根据萧崇素同志整理的藏族民间故事《青蛙骑手》改编的。在此谨向萧崇素同志致敬致谢!(二)因对西藏古今习俗都不甚熟悉,所以剧中并未强调地方色彩。排演时可以西藏为背景,亦可放在别的地方。人物皆无名,如有必要,可斟酌添上。(三)剧本与萧崇素同志整理的故事在情节上有些出入:1.原故事中,三姐妹都是头人的女儿,剧本中把三姐改为义女,以便更适于嫁给青蛙骑手。
-
大地龙蛇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1003291
东方文化协会以东方文化为题,托我写一本话剧。想了许多日子,我想不出办法来。一个剧本,尽管可以不要完密的穿插,可多少总得有个故事;我找不到足以表现东方文化的故事。即使用象征法,以人物代表抽象观念,文化中所含的事项也太多,没法一网打尽。再退一步,只捡几件重要的事项代表文化,也似乎走不通,因为哪个算重要,哪个不重要,正自难以决定。况且,大家认为重要者,我未必懂得;我懂得的,又未必重要。这个困难若不能克服,则事未集中,剧无从写。又想了几天,我决定从剧本的体裁上打主意。这就是说,假若放弃了剧本的完整,而把歌舞等成分插入话剧中,则表现的工具既多,所能表现的方面纵难一网打尽,也至少比专靠话剧要广阔一些。从剧本上说,这种拚盘儿的办法,是否要得?我不考虑。我知道,只有这么办才能有把它写成的希望。好,我心中有了个大拚盘。
-
贫血集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1002162
在成都的西龙王街,北平的琉璃厂与早市夜市,济南的布政司街,我们都常常的可以看到两种人。第一种是规规矩矩,谨谨慎慎,与常人无异的;他们假若有一点异于常人的地方,就是他们喜欢收藏字画,铜器,或图章什么的。这点嗜好正象爱花,爱狗,或爱蟋蟀那样的不足为奇。以职业而言,他们也许是公务人员,也许是中学教师。有时候,我们也看见律师或医生,在闲暇的时候去搜检一些小小的珍宝。这些人大致都有点学识。他们的学识使他们能规规矩矩的挣饭吃。他们有的挣得钱多,有的挣得钱少,但他们都是手中一有了余钱,便化费在使他们心中喜悦而又增加一些风雅的东西上。有时候,他们也不惜借几块钱,或当两件衣服,好使那爱不释手的玩艺儿能印上自己的图章,假若那是件可以印上图章的物件。第二种人便不是这样了。他们收藏,可也贩卖。他们看着似乎很风雅,可是心中却与商人没什么差别。他们的收藏差不多等于囤积。
-
天使雕像
已完结
作者:柯尼斯柏格 阅览:996549
克劳迪娅厌倦了家里千篇一律的生活,她每天都要洗碗、清理垃圾筒……她想做些出人意料的事情,于是就精心策划了一场“离家出走”。她选择的去处是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物色的同伴是她既“富有”又小气的弟弟杰米。在戒备森严的大都会博物馆里,他们俩竟神奇地度过了一个星期!在这期间,一座被疑为是米开朗琪罗雕刻的小天使雕像正在博物馆里展出。克劳迪娅立刻被这座雕像吸引住了,她决意要弄清这座雕像到底出自谁人之手。可眼下,他们没有丝毫线索,而且钱也快用光了……克劳迪娅不甘心这样“平庸”地回家去,她和弟弟利用最后的一点钱,终于找到了雕像原来的主人福兰克威尔夫人。至此,真相能够大白吗?本书荣获1968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
古都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996044
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古都》为作家在晚年于1962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书名“古都”指的是日本京都。 《古都》基本上表现出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借由京都在战后的人事内外在的情事纠葛、失散姐妹的离合情怀、男女的爱恋、传统的媒妁婚姻。并配以日本传统祭典所表现的内在拘谨心理意识之外显,而透露出日本文化中的物哀、风雅、与幽玄的独特美感。 小说的一大特色是描述了京都的多个节日,包括平安神宫的时代祭、葵祭、鞍马寺的伐竹会、祇园祭、“大字”篝火仪式等。小说中还以京都的各处名胜为背景,演绎人物的故事。 佐田千重子是佐田太吉郎与佐野阿繁夫妇的女儿,这对夫妇在京都开了一间店经营和服批发生意。千重子现在20岁了,好多年来都已经知道她是太吉郎与阿繁所认养的弃婴。在八坂神社的一次偶然遭逢,使千重子知道她有一位双胞胎姐妹苗子,并知道苗子住在京都背面北山的杉村,而且工作在北山之北的杉林区。千重子和苗子十分相似的外貌把手织机店“大友”的长男大野秀男给搞糊涂了。秀男是一位日本传统的编织工,也是千重子的暗中追求者。秀男由于地位差距而不敢向千重子表达爱意,转而追求苗子,被苗子婉拒,因为苗子知道秀男心中爱慕的是千重子。 最后千重子依据日本传统的媒妁之言相亲,招赘同业大店“水木商店”的长子水木龙助进门,希望借由龙助的商业经营能力来帮助扶持太吉郎与阿繁夫妇早已经营不善的和服批发生意,而龙助的弟弟真一是千重子儿时的玩伴。不管人情世故如何的变化,有古都之称的京都,还是一如往常底随春夏秋冬的变化在历史中流转。
-
正红旗下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992876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风腐化,旗人们的生活也日见窘迫。庚子年间,随着义和团的到来,老北京顺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陡起波澜,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让老百姓百思不解、颜面扫地,官军和团民围攻东交民巷,旗兵们尽了职责,报国寺的老方丈也带着满腔的怨恨走进了熊熊烈火……面对这破碎的河山、残存的家园,经受了劫掠的老北京只能将这段历史永远地铭记在心。随着老舍先生的笔在舞台上呈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温和老实的父亲、勤俭朴实的母亲、尖刻自大的姑母、吃喝玩乐的大姐夫、蛮横无理的大姐婆婆、无过是福的大姐公公、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奸滑钻营的多老大、性格直率的多老二、正直善良的老王掌柜,倔强耿直的王十成、养尊处优的定大爷、逍遥自在的博胜之、能说会道的索老四、身残“志坚”的查二爷、妄自尊大的牛牧师……一朝子民,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活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可当他们赖以支柱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破碎飘零时,他们的命运就同样不济了……
-
朝花夕拾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991586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也就是鲁迅的往事。《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本散文集。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散文集。是一本必读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师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乎少年儿童的事,读来兴味盎然,而且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总能从中读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鲁迅作品的魅力之所在。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构成。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现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叙述情切感人,又有机地糅进了大量的描写、抒情和议论,文笔优美清新,所以被堪称现代文学史上最高水平的回忆散文。
-
夜谭十记
已完结
作者:马识途 阅览:989589
《夜谭十记》全书包含十个故事,以旧中国衙门里的十位穷科员为主人公,通过十人轮流讲故事的独特叙述方式,真实再现了三十年代的社会百态。其形象生动灵活,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幽默,一段段奇闻趣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抗战时期重庆治下的县镇世相就此一览无遗。
-
自然记事
已完结
作者:列纳尔 阅览:988438
《自然纪事》描绘了动物、植物的日常姿态和生活习性,并把他们人格化,写的隽永而富有深意。作者观察敏锐,自称是一个“形象的捕捉着”,其实他抓住的不只是外形,更多的是内涵的东西。那列尔特别重视语言简练,反对拖泥带水,甚至说,“我明天的句子是:主语、谓语和宾。”
-
质量
已完结
作者:约翰·高尔斯 阅览:986066
我很年轻时就认识他了,因为他承做我父亲的靴子。他和他哥哥合开一家店,店房有两间打通的铺面,开设在一条横街上——这条街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在那时,它却是坐落在伦敦西区的一条新式街道。
-
湖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984157
夏末——不,这里应该说是初秋,桃井银平在轻井泽出现了。他先换下旧裤子,穿上新买来的法兰绒裤,在新衬衫上再套一件新毛线衣。这是一个浓雾之夜,冷飕飕的。他连藏青色的雨衣都买来了。在轻井泽要买齐全套现成衣服倒是很方便的。鞋也很合适,旧鞋就在鞋店里脱下扔掉了。可是,裹在包袱皮里的旧衣物又怎么处理呢?把它扔在空别墅里,到来年夏天不至于被人发现吧。银平拐进小路,来到空别墅的窗际,伸手开窗,窗板却钉死了。撬开它吧?眼下又有点胆怯。觉得像犯罪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