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已完结
作者:艾萨克·巴谢 阅览:1330291
《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则通过一个波兰犹太人在二战中的遭遇,成功塑造了一个陷于爱情和宗教漩涡中的犹太人形象,风格简朴,文笔幽默,富于哲理。
-
三个火枪手
已完结
作者:大仲马 阅览:1328776
三个火枪手是以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首相黎塞留红衣主教的矛盾为背景,穿插群臣派系的明争暗斗,围绕宫廷里的秘史轶闻,展开了极饶趣味的故事。 书中的主人公少年勇士达达尼昂,怀揣其父留给他的十五个埃居,骑一匹长毛瘦马,告别家乡及亲人,远赴巴黎,希望在同乡父执的特雷维尔为队长的国王火枪队里当一名火枪手。在队长府上,他遇上阿多斯,波尔多斯和阿拉米斯三个火枪手,通过欧洲骑士风行的决斗,四人结成生死与共的知己。
-
法国中尉的女人
已完结
作者:约翰·福尔斯 阅览:1310376
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爱情故事。它讲述的是一位承受了精神重负、地位卑下而性格倔强的女子向社会、向传统习俗作抗争,努力获取自由的经历。
-
少女的港湾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1304892
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三千子率先跑到通往教室的走廊上取回自己的上衣。这时,一个瘦高个儿的人突然从微暗的窗户边凑了过来,将一个深蓝色的信封交到了三千子手中。三千子惊讶得站在原地一动也不动。
-
漂亮朋友
已完结
作者:莫泊桑 阅览:1300135
《漂亮朋友》是莫泊桑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一部揭露性很强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这些现代冒险家的典型以刻画资产阶级政客的丑恶灵魂,深刻地揭示了法国第三共和国的政治、经济的复杂现象,是十九世纪末法国的一幅历史画卷。有着漂亮外表的杜洛伊是一个不择手段向上爬的无耻之徒,他善于抓住机会,利用女人发迹,在短时间内便飞黄腾达,获得巨额财产和令人目不暇接的社会地位。
-
福生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1291480
哈,看看背书轮到最小的福生来了,大家都高兴。虽说师母已在灶房烧了夜火,然而太阳还刚转黄色,爬到院中那木屏风头上不动,这可证明无论如何,放学后,还有两个时辰以上足供傩傩他们玩耍。呀,呀,呀,呀,昔——昔——昔孟——昔孟——呀,呀,呀,呀,昔孟——呀,呀,……昔孟母!先生拈了一下福生耳朵,生着照例对于这几个不能背书的孩子应有的那种气。求放学的心思,先生当然不及学生那么来得诚恳而热烈。然而他自己似乎也有一点儿发急,因背夜书还不到第二个时,师母就已进来向先生讨过烧火的纸煤子了。昔孟母,择——呀,呀,呀,择,择邻……择邻处!这声音是这样的严重,一个两个正预备夹书包离开这牢狱的小孩,给那最后一个处字,都震得屁股重贴上板凳!
-
生死场
已完结
作者:萧红 阅览:1285760
《生死场》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份作家。不过,它在艺术表现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人称之为文本的断裂。换言之,小说的后半部,是由人的生存死亡问题而转向了革命前途问题。鲁迅在为《生死场》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生死场》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以及村民抗日的故事,字里行间描摹着中国人于生的坚强与死的挣扎。
-
安徒生童话
已完结
作者:佚名 阅览:1282128
《安徒生童话》不仅是一部经典童话故事集,也是一部世界文学名著,开启了创作童话先河。在人的童年、少年、青年至老年,安徒生童话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温馨、欢乐、启迪,更多的是思考和悠远的人生体味。下面让我们一起走入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安徒生全集共收录经典童话160多篇。包含《丑小鸭》、《卖火材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脍炙人口的名著。
-
第二十二条军规
已完结
作者:约瑟夫·海勒 阅览:1281736
二战时期美国一个空军中队的故事。小说情节荒唐滑稽,人物性格反常无理,对战争和美国官僚权力制度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这部小说被视为黑色幽默文学的经典作品,对20世纪世界文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
埃及三部曲一:谋杀金字
已完结
作者:克里斯提昂· 阅览:1281191
这部小说乃是以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为背景,这也是埃及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之一。埃及既为世界文明之灯塔,自然拥有极为可观的资源,历代以来更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建筑,例如卡纳克神庙的柱子大厅,或是位于努比亚、为了纪念法老与皇后奈菲尔塔莉的结合所建造的阿布辛伯双重神庙、都是最佳例证。埃及无论是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蓬勃发展,皆源自于对玛特的尊敬;玛特不仅是女神,也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阐述了宇宙永恒的和谐、不分贫贱富贵的司法正义,还有每个人必须秉待正直不变的原则,方能掌稳人生的舵桨渡过生命之河。金宇塔文献中写道:天上的光因法老而呈现和谐,而为法老带来和谐的则是玛待,它是法老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拉美西斯的父亲塞提一世所建的卡奈神庙中,有一句铭文是这么写的司法正义是法老的力量。事实上,在埃及人民的眼中,社会和谐民生乐利都建筑在最宝贵的司法之上,然而这项为人民求福扯的制度却也十分脆弱,因为总有一些人为达目的的不择手段,不惜以贪婪的欲望、野心与谎言戕害司法。
-
彷徨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1278037
《彷徨》收入鲁迅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首篇《祝福》写于1924年2月16日,末篇《离婚》写于1925年11月6日,实际的时间跨度是一年半多。
-
故事新编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1267310
《故事新编》是鲁迅先生以远古神话和历史传说为题材而写就的短篇小说集,包括他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篇作品。这些作品的语言秉承鲁迅先生的一贯文风,幽默风趣,婉而多讽。故事的内容虽来源于历史,但只是用了一点因由,经作者随意点染,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副绝妙奇趣的画卷。
-
热风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1267010
我从《学灯》上看见驳吴宓君《新文化运动之反应》〔2〕这一篇文章之后,才去寻《中华新报》〔3〕来看他的原文。那是一篇浩浩洋洋的长文,该有一万多字罢,——而且还有作者吴宓君的照相。记者又在论前介绍说,泾阳吴宓君美国哈佛大学硕士现为国立东南大学西洋文学教授君既精通西方文学得其神髓而国学复涵养甚深近主撰学衡杂志以提倡实学为任时论崇之。
-
呼吸秋千
已完结
作者:赫塔·米勒 阅览:1255811
赫塔·米勒的最新作品,甫一出版便获得了德国书奖,被誉为“一部气势磅礴,夺人心魄及令人谦恭的小说,也许是这个秋季最令人难忘的读物”。故事背景设定于“二战”结束时,主人公是17岁男孩,他被送到乌克兰劳动营。这些曾在“二战”中与纳粹政权合作过的德国人,受尽非人的待遇。作者以大角度描绘了这个悲惨的年代。
-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已完结
作者:希区柯克 阅览:1244388
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是举世公认的“悬念大师”。他生于伦敦,1925年开始独立执导电影。1939年应邀去好莱坞,次年拍摄了《蝴蝶梦》,获该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金像奖,从此定居美国直到逝世。为了表彰他对电影艺术作出的突出贡献,1979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他终身成就奖。198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封他为爵士。希区柯克是一位对人类精神世界高度关怀的艺术家,他一生导演监制了59部电影,300多部电视系列剧,绝大多数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令人拍案叫绝。
-
我的大学
已完结
作者:高尔基 阅览:1239212
长篇小说《我的大学》是高尔基一九二三年在国外疗养期间完成的自传体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也是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写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叙述十六岁的主人公满怀着上大学的愿望,告别了年迈的外祖母,从下诺夫哥罗德来到了伏尔加河岸的喀山市。到了喀山,主人公就清楚地看到,严酷的现实生活使他上大学的美好愿望顿时化为泡影,因为他必须直面人生,必须首先为生存而受雇去干活。于是喀山的贫民窟、穷街陋巷和轮船码头变成了他踏上人生之路的头一所社会大学。阿廖沙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阿廖沙无处栖身,与他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阿廖沙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
湘西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1236536
这本小书只能说是湘西沅水流域的杂记,书名用《沅水流域识小录》,似乎还切题一点。因为湘西包括的范围很宽,接近鄂西的桑植、龙山、大庸、慈利、临澧各县应当在内,接近湘南的武冈、安化、绥宁、通道、邵阳、溆浦各县也应当在内。不过一般记载说起湘西时,常常不免以沅水流域各县作主体,就是如地图所指,西南公路沿沅水由常德到晃县一段路,和酉水各县一段路。
-
鼓书艺人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1235770
浑浊的扬子江,浩浩荡荡地往东奔流,形形色色的难民,历尽了人间苦难,正没命地朝着相反的方向奔逃。翅膀下贴着红膏药的飞机,一个劲儿地扔炸弹。炸弹发出揪心的咝咝声往下落,一掉进水里,就溅起混着血的冲天水柱。一只叫作“民生”的白色小江轮,满载着难民,正沿江而上,开往重庆。船上的烟囱突突地冒着黑烟,慢慢开进了“七十二滩”的第一滩,两岸的悬崖峭壁,把江水紧紧挤在中间。房舱和统舱里都挤满了人,甲板上也是水泄不通。在浓烟直冒的烟囱底下,有五、六十个小孩子,手足无措紧紧地挤在一起。他们已经没了家,没了父母,浑身都是煤烟和尘土,就象刚打煤堆里钻出来一样。
-
纸牌的秘密
已完结
作者:乔斯坦·贾德 阅览:1229877
是小男孩汉斯·汤玛士的解谜之旅。故事叙述汉斯与父亲从挪威出发,展开一段穿越欧洲大陆的旅程,前往希腊找寻离家多年、要去追寻自我的母亲。途中,汉斯得到一本神秘的小圆面包书,说的是一名水手遭遇海难流落到奇异之岛后,他每天把玩的一副纸牌幻化成鲜活的人物的故事。而汉斯必须解开两百年前的沉船之谜,才能知道母亲失踪之谜。全书分成五十二章,结构有如一副纸牌,每一章由一张纸牌代表,虚实交错,纸牌中的丑角更扮演关键角色。故事中另有故事,融童话与家庭史于一炉。直到故事结尾,整副重新洗过的牌才完整地摊在读者眼前。→乔斯坦·贾德作品集
-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
已完结
作者:赫塔·米勒 阅览:1229321
《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名制衣厂的年轻女工,因为在运往意大利的衣服中夹带一张“我等你”的纸条,被控在工厂卖淫并失去了工作,而且必须定期接受秘密警察的盘问。秘密警察问话的内容,涉及她过去的一切,每项细节都足以把她推向深渊。制衣女工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更清醒地、全神贯注地应对盘问。小说充满诗性的语言,并透过层层盘问,慢慢堆积起主角的记忆。
-
织田信长
已完结
作者:[日]山冈庄 阅览:1226144
日本战国时代的曹操,为日本统一种麦子的人。他,是日本历史上最令人折服的武装,日本战国时期开创统一大局的杰出统帅。他,幼年时粗狂莽撞、我行我素,不修边幅的外表下,隐藏着匡正天下的毂勃勃野心。然而燕雀不知鸿鹄之志,众人视之为缺乏才智、难当大任的尾张大呆瓜。他,二十七岁在桶狭间之战以寡敌众,从此名震天下。后以天下布武为职志,在乱世中所向披靡,短短数十年间就横扫了整个日本,无人敢捋其锋。他,是最复杂的个体。狂放不羁却思虑缜密;懂得忍让雌伏,也敢于大胆行事;积极引进西方器械和宗教,也保留着日本武士极重名誉的特质;有人说他先破坏再建设,是风云儿、革命家;也有人因他烧庙..
-
正红旗下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1219866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风腐化,旗人们的生活也日见窘迫。庚子年间,随着义和团的到来,老北京顺民们看似平静的生活陡起波澜,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让老百姓百思不解、颜面扫地,官军和团民围攻东交民巷,旗兵们尽了职责,报国寺的老方丈也带着满腔的怨恨走进了熊熊烈火……面对这破碎的河山、残存的家园,经受了劫掠的老北京只能将这段历史永远地铭记在心。随着老舍先生的笔在舞台上呈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温和老实的父亲、勤俭朴实的母亲、尖刻自大的姑母、吃喝玩乐的大姐夫、蛮横无理的大姐婆婆、无过是福的大姐公公、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奸滑钻营的多老大、性格直率的多老二、正直善良的老王掌柜,倔强耿直的王十成、养尊处优的定大爷、逍遥自在的博胜之、能说会道的索老四、身残“志坚”的查二爷、妄自尊大的牛牧师……一朝子民,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活得有滋有味无忧无虑,可当他们赖以支柱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破碎飘零时,他们的命运就同样不济了……
-
鲁滨逊漂流记
已完结
作者:丹尼尔·笛福 阅览:1214418
《鲁滨逊漂流记》(《鲁宾逊漂流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现实主义回忆录式冒险自传体小说,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受一个苏格兰水手海上遇险的经历启发写成的。笛福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勇于面对自然挑战的新型人物——鲁滨孙·克鲁索。他不屑守成,倾心开拓,三番五次地抛开小康家庭,出海闯天下。在遭遇海难流落到荒岛上以后,他运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住所,种植粮食,驯养家畜,制造器具,缝纫衣服,把荒岛改造成“世外桃源",并且救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他在海外冒险多年,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回到了英国,完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的创业历程。为此,笛福搏得了“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称号。本文的姊妹篇是《困》,也是笛福所著。《鲁滨逊漂流记》给笛福带来了巨大成功并帮他还清了部分债务。此后,他还陆续写成了《莫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及另外两本写鲁滨逊的小说,但债主总是跟着他追债。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笛福体弱多病,无人陪伴,债主不断上门,孩子们也狠心的对他撒手不管。1731年4月26日,丹尼尔·笛福死去,终年71岁。
-
呼啸山庄
已完结
作者:艾米莉·勃朗 阅览:1212501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它不久便被评论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至今久演不衰。
-
千只鹤
已完结
作者:川端康成 阅览:1208276
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作家创作的独特风格。同时,《千只鹤》也是一部十分复杂、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小说。 如果仅仅从情节上来看的话,这部小说写的是不道德的乱伦。三谷菊治的父亲是个著名的茶道师匠,他生前与一位叫栗本近子的女人有染,后来又钟情于太田夫人,而且由于后者而疏远了前者,但前者仍出入于三谷家。在三谷先生去世四年之后的一天,在栗本近子举行的一次茶会上,太田夫人与菊治不期而遇,太田夫人思恋她的昔日情人三谷,竟移情于他的儿子菊治,菊治也接受了这一不道德的爱,在圆觉寺附近的一家旅馆过了一夜。后来太田夫人似乎出于负罪感的恐惧而自杀。太田夫人的女儿文子在代母谢罪和以后与菊治的接触中又成为母亲的分身,继续对菊治作了“奉献”。千加子原本要把她的一个女弟子雪子这位纯洁的处女介绍给菊治,后来雪子渺无踪影。最后只有那位左乳上长着巴掌大的黑痣而且长着毛成了中性人的栗本近子仍按原来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
-
野性的呼唤引
已完结
作者:杰克·伦敦 阅览:1208267
《野性的呼唤引》(TheCalloftheWild),又名《荒野的呼唤》以一只狗的经历表现文明世界的狗在主人的逼迫下回到野蛮,写的是狗,也反映人的世界。热望本已在,蓬勃脱尘埃:沉沉长眠后,野性重归来。巴克原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爱犬,经过了文明的教化,一直生活在美国南部加州一个温暖的山谷里。后被卖到美国北部寒冷偏远、盛产黄金的阿拉斯加,成了一只拉雪橇的狗。
-
月下小景
已完结
作者:沈从文 阅览:1204829
初八的月亮圆了一半,很早就悬到天空中。傍了××省边境由南而北的横断山脉长岭脚下,有一些为人类所疏忽历史所遗忘的残余种族聚集的山寨。他们用另一种言语,用另一种习惯,用另一种梦,生活到这个世界一隅,已经有了许多年。当这松杉挺茂嘉树四合的山寨,以及寨前大地平原,整个为黄昏占领了以后,从山头那个青石碉堡向下望去,月光淡淡的洒满了各处,如一首富于光色和谐雅丽的诗歌。山寨中,树林角上,平田的一隅,各处有新收的稻草积,以及白木作成的谷仓。各处有火光,飘扬着快乐的火焰,且隐隐的听得着人语声,望得着火光附近有人影走动。官道上有马项铃清亮细碎的声音,有牛项下铜铎沉静庄严的声音。从田中回去的种田人,从乡场上回家的小商人,家中莫不有一个温和的脸儿等候在大门外,厨房中莫不预备得有热腾腾的饭菜与用瓦罐炖热的烧酒。
-
集外集拾遗补编
已完结
作者:鲁迅 阅览:1204059
本书收录1938年5月许广平编定的《集外集拾遗》出版后陆续发现的佚文,其中广告、启事、更正等编为附录一;从他人著作中录出的编为附录二。
-
方珍珠
已完结
作者:老舍 阅览:1200307
幕启:两间一通连的屋子,准备作为客厅。屋里的桌椅还没布置好;网篮,雨伞,箱子,痰盂,凉席,盆子罐子,还都乱七八糟的放着,象刚刚搬来的样子。墙角立着带套的三弦,和鼓架子。方大凤穿着短衣,系着围裙,头上罩一块花帕子,独自收拾屋子;一边设计,一边挪动东西。破风筝方老板掩着怀,拖着破鞋,走进来。
-
麦田守望者
已完结
作者:J. D. 阅览:1194591
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主人公霍尔顿自叙的语气讲述自己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城游荡将近两昼夜的经历和心灵感受。它不仅生动细致地描绘了一个不安现状的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仿徨、孤独愤世的精神世界,一个青春期少年矛盾百出的心理特征,也批判了成人社会的虚伪和做作。霍尔顿是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青少年的典型。他有一颗纯洁善良、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的童心。他对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十分反感,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他对妹妹菲芯真诚爱护,百般照顾。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 比尔.盖茨多次将《麦田守望者》列为自己最爱的小说。在一次与非盈利组织“成就协会”的采访中,他说道:“我直到13岁时才开始读《麦田守望者》,从那时开始我就一直说这是我最爱的一本书。” “这本书充满睿智。它承认年轻人有些迷茫,但对于事情也会变得很睿智,而且能看到成年人所看不到的东西。所以我一直很喜欢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