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且介亭杂文附集
已完结
作者:鲁迅 更新:2017/11/5
《附集》的文章,收自《海燕》,《作家》,《现实文学》,《中流》等。《半夏小集》,《这也是生活》,《死》,《女吊》四篇,先生另外保存的,但都是这一年的文章,也就附在《末编》一起了。先生在《白莽作〈孩儿塔〉序》中说: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所以就不自量其浅陋,和排印,装订的草率,急于出版的罢。这里重承好几位朋友的帮助,使这集子能够迅速付印。又蒙内山先生给予便利,得以销行,谨当深深表示谢意的。一九三七年六月二十五日,许广平记。
-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已完结
作者:鲁迅 更新:2017/11/5
我到此快要一个月了,懒在一所三层楼上,对于各处都不大写信。这楼就在海边,日夜被海风呼呼地吹着。海滨很有些贝壳,检了几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四围的人家不多,我所知道的最近的店铺,只有一家,卖点罐头食物和糕饼,掌柜的是一个女人,看年纪大概可以比我长一辈。
-
华盖集续编
已完结
作者:鲁迅 更新:2017/11/5
《华盖集续编》继续着与封建主义和洋奴买办文化思想的斗争,锋芒所指,已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华盖集续编》语言凝炼,见解精辟,讽刺深刻。附裘沙和王伟君插图。裘沙和王伟君两位艺术家以毕生精力用画笔揭示鲁迅思想体系,执著探索,苦心构思,大胆创造,以理解的准确,表现的深刻,艺术的精湛再现了鲁迅的世界。
-
南腔北调集
已完结
作者:鲁迅 更新:2017/11/5
本书收作者1932年至1933年所作的杂文五十一篇,1934年3月由上海同文书店初版。作者生前共印行三版次。
-
华盖集
已完结
作者:鲁迅 更新:2017/11/5
本书收入鲁迅先生1925年间所作杂文31篇及题记和后记各1篇。《华盖集》与封建主义和洋奴买办文化思想作斗争,锋芒所指,已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到激烈的政治斗争。我早就很希望中国的青年站出来,对于中国的社会,文明,就毫无忌惮加以批评……《华盖集》语言凝炼精悍,勾画典型形象,讽刺深刻而精辟。
-
三闲集
已完结
作者:鲁迅 更新:2017/11/5
本书收作者一九二七年至一九二九年所作杂文三十四篇,末附作于一九三二年的《鲁迅译著书目》一篇。一九三二年九月由上海北新书局初版。
-
埃及三部曲一:谋杀金字
已完结
作者:克里斯提昂· 更新:2017/10/31
这部小说乃是以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时期为背景,这也是埃及历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时期之一。埃及既为世界文明之灯塔,自然拥有极为可观的资源,历代以来更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建筑,例如卡纳克神庙的柱子大厅,或是位于努比亚、为了纪念法老与皇后奈菲尔塔莉的结合所建造的阿布辛伯双重神庙、都是最佳例证。埃及无论是精神上或物质上的蓬勃发展,皆源自于对玛特的尊敬;玛特不仅是女神,也是一个概念,这个概念阐述了宇宙永恒的和谐、不分贫贱富贵的司法正义,还有每个人必须秉待正直不变的原则,方能掌稳人生的舵桨渡过生命之河。金宇塔文献中写道:天上的光因法老而呈现和谐,而为法老带来和谐的则是玛待,它是法老眼中所见、耳中所闻。拉美西斯的父亲塞提一世所建的卡奈神庙中,有一句铭文是这么写的司法正义是法老的力量。事实上,在埃及人民的眼中,社会和谐民生乐利都建筑在最宝贵的司法之上,然而这项为人民求福扯的制度却也十分脆弱,因为总有一些人为达目的的不择手段,不惜以贪婪的欲望、野心与谎言戕害司法。
-
埃及三部曲二:沙漠法则
已完结
作者:克里斯提昂· 更新:2017/10/31
燠热难耐,苦刑犯牢营的中庭里,只有一只黑色的蝎子在沙地上钻来钻去。这座牢营位于尼罗河谷与卡吉绿洲之间的荒凉地带,距离东边的圣城卡纳克有两百多公里,专门收容被判苦役的窃盗惯犯。气温较低时,他们便负责维修河谷与绿洲间的路径,以供驴队运送货物。牢营的负责人长得高大魁梧,只要有人不守纪律,随时都可能遭他重拳毒打。法官帕札尔已经不止十次向他提出请求了。“我受不了这种特别待遇,我要跟别人一起做工。”
-
埃及三部曲三:首相的正
已完结
作者:克里斯提昂· 更新:2017/10/31
背叛的收获真大。身材浑圆、脸颊红润的亚洛,懒洋洋地喝下了第三杯白酒,一边庆幸着自己的选择。当初在帕札尔手下当书记官时,工作量大,赚的钱却少得可怜。而自从他投效了帕札尔的头号敌人美锋之后,生活便大大改善了。每次只要透露一点有关帕札尔的习性,他就会获得一笔报酬。除此之外,他还希望借由美锋的支持以及美锋手下所做的伪证,得以与妻子离婚并获得女儿的监护权。
-
红与黑
已完结
作者:司汤达 更新:2017/10/29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
艾蕾
已完结
作者:司汤达 更新:2017/10/29
是一出催人泪下的爱情悲剧。贵族小姐艾蕾与“强盗”尤拉相爱,遭到父兄的极力反对。不幸在一次战斗中,她的兄弟死于尤拉刀下。伤心欲绝的父母为斩断她与尤拉的情丝,把她送进修道院;而尤拉攻打修道院失败,为了逃避追究,远走他乡,失去了联系。在与情人生离死别,身处恶劣环境,十分痛苦的情况下,艾蕾自甘堕落,先花费重金贿赂,当上了修道院长,后失身于道貌岸然的主教。最后,因怀孕事发,被判重刑。当她听说尤拉率人前来解救她的消息时,留下一封长信,自杀身亡。这篇名作通过艾蕾这个大家闺秀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出,封建的门第观念是扼杀青年人幸福的凶手;伪善的教会,修道院是使人堕落的根源。
-
司汤达中短篇小说选
已完结
作者:司汤达 更新:2017/10/29
收录了司汤达的经典中短篇小说,包括:往事连篇、瓦妮娜·瓦尼尼、箱子与鬼、米娜·德·旺格尔、“岸边的圣·方济各”教堂、帕利亚诺公爵夫人、苏奥拉·斯科拉蒂卡、血染风情、菲利贝、桑西一家、媚药。
-
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
已完结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 更新:2017/9/16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
圣殿中的情网:威廉·福
已完结
作者:达维德·敏特 更新:2017/9/16
本书解读了20世纪世界文坛奇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福克纳的传奇人生!真实记录这位美国文学巨匠最旺盛的创作时光!作者通过走访福克纳的女儿和妻子,及其生前好友,获得了大量关于福克纳的一手资料。展现了作家福克纳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从美国密西西比州一个“邮票”大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走上世界文学的最高殿堂;他感情生活中几经波折的爱情经历;他沉迷酒精麻痹自己神经时的痛苦消沉;他为了生存而闯荡好莱坞的艰难岁月,以及他创作的文学形象背后折射出的个人诉求。书中情节生动,描写细腻,人物刻画具体形象,是一本杰出的传记小说,对爱好小说的人士来说,具有珍贵的收藏价值。
-
阅读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已完结
作者:查尔斯·兰姆 更新:2017/9/16
由百花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阅读莎士比亚》,最主要的特点在于对莎士比亚的“双重阅读”。与市面上的其他版本不同,此次修订版在原有的兰姆姐弟的故事集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由莎剧改编的电影信息,从而突出了“双重阅读”的概念。编者约请了电影研究专家,将历年来由莎士比亚戏剧改编的经典影片与相对应的戏剧故事,配合起来阅读。书中不仅有这些经典电影的详细介绍、改编特色与艺术价值,同时还有相关著名导演、演员的简介。书中近500幅珍贵的剧照、海报,使读者能够得到直观的视觉图像感受。
-
苏菲的世界
已完结
作者:乔斯坦·贾德 更新:2017/9/16
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乔斯坦·贾德作品集
-
纸牌的秘密
已完结
作者:乔斯坦·贾德 更新:2017/9/16
是小男孩汉斯·汤玛士的解谜之旅。故事叙述汉斯与父亲从挪威出发,展开一段穿越欧洲大陆的旅程,前往希腊找寻离家多年、要去追寻自我的母亲。途中,汉斯得到一本神秘的小圆面包书,说的是一名水手遭遇海难流落到奇异之岛后,他每天把玩的一副纸牌幻化成鲜活的人物的故事。而汉斯必须解开两百年前的沉船之谜,才能知道母亲失踪之谜。全书分成五十二章,结构有如一副纸牌,每一章由一张纸牌代表,虚实交错,纸牌中的丑角更扮演关键角色。故事中另有故事,融童话与家庭史于一炉。直到故事结尾,整副重新洗过的牌才完整地摊在读者眼前。→乔斯坦·贾德作品集
-
玛雅
已完结
作者:乔斯坦·贾德 更新:2017/9/16
暂无简介
-
罪与罚
已完结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 更新:2017/9/16
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前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艰难生活。
-
白痴
已完结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 更新:2017/9/16
《白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重返文坛后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写于一八六七年秋至一八六九年一月。它揭露了资本主义残暴不仁,显示出作者高度的艺术才华。小说中一系列细节和场面所以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还因为富于象征性,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娜斯塔西娅·菲里波芙娜把十万卢布扔进壁炉,全体来宾都屏息凝神地望着那熊熊的火焰怎样吞食这笔巨款,一个个眼睛充满血丝,心痛欲裂,恨不得一下子把它抓到自己手中。这个场面象征着对金钱蔑视和崇拜这两种势力的搏斗,写得十分精彩,在世界文学中也是少见的篇章。
-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已完结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 更新:2017/9/16
本书是《译林世界文学名著》之一,故事讲述的是工厂主史密斯之女和本书主人公娜塔莎是两个美丽而又痴情的姑娘。她俩在不同时期分别爱上了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父子。老公爵是个人面兽心的坏蛋,小公爵则是个表面上英俊可爱憨态可掬,骨子里十分自私的花花公子。他俩对自己的情人都是始乱终弃,由此殃及女方家族,或家破人亡,或倾家荡产,酿成了两家高堂及遗孤的悲惨结局。
-
卡拉马佐夫兄弟
已完结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 更新:2017/9/16
通过一桩真实的弑父案,描写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展示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悲剧主题,体现了作家一生的最高艺术成就。
-
蓝眼睛黑头发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17/9/16
一个夏日的夜晚,演员说,将是这个故事的中心所在。一丝风也没有。岩石旅馆已经在城市的前方显露。旅馆大厅的门窗都敞开着,背后是红里透黑的夕阳,前面是若明若暗的花园。大厅里有一些妇女,身边带着孩子。她们在谈论夏日的夜晚。那真是难得遇到,整个夏季大概只有三四个这样的夜晚而且还不是年年如此。趁还活着,应当好好享受享受,因为谁也不知道上帝是否还会让人享受到如此美丽的夏夜。
-
广岛之恋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17/9/16
“广岛,这就是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叫纳韦尔-法国的纳韦尔”,这一传颂久远的对白是这对情人分手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一个法国女人与一名日本男子偶然相逢,深深相爱,可是这爱是在原子弹轰炸过的广岛上诞生的。它注定又是一场被扼杀的爱情,短命而永恒,像这个法国女人在战争期间与一名侵法的德国士兵在纳韦尔的那场爱情一样……
-
副领事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17/9/16
法国驻拉合尔的副领事在拉合尔一年半期间,没有一个朋友,从没有人进他的官邸。一天夜里,他朝萨里玛的花园开枪,打死了几个麻风病人,接着站在阳台上大声吼叫起来。由于这件令人头痛的案子,他被调离拉合尔,在加尔各答等待重新安排。对于这件事情,他拒绝解释,连拒绝解释的理由也不愿说明。
-
物质生活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17/9/16
该书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电影导演——玛格丽特·杜拉斯的随笔小说集,主要收录了:《作家的身体》、《八二年10月》、《幻影纷至沓来》、《披巾的那种蓝色》、《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化学气味》、《话语的高速公路》等文章。她已经进入神奇境界了,这只有我们知道。这本书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也没有中间部分。杜拉斯说,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存在的理由,如果这样,《物质生活》就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关于《物质生活》的笔法,杜拉斯用了一个词形容“流动”。
-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17/9/16
故事的主人公昂代斯玛先生年过七旬,他和最后一个妻子晚年所生的女儿是他的最爱。妻子离开了他,女儿瓦莱丽是他唯一的希望和安慰。昂代斯玛先生在乡下的村子边为他的女儿买了一幢房子。他女儿想在房子的前面建一个可以看到山谷的露台,并联系好了一个这个露台工程的承包人和父亲见面。这天下午,昂代斯玛先生坐在房子前面的藤椅上等着米歇尔·阿尔克先生,约好要和他商量建造露台的事宜,但是阿尔克先生却迟迟没有出现,而他的女儿开车将他送到山上之后就到山下广场跳舞去了。于是昂代斯玛先生等待着建筑商,同时也等着女儿上山来接他回家。就在这等待的几个小时中,昂代斯玛先生回忆着往事,起伏的思绪在山中光影的不断交错中营造出惆怅的氛围,预示着一个衰老不堪的富有者布满阴影的老年光景。
-
广场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17/9/16
她是包揽家务的女佣,在巴黎火车站下车的不计其数的布列塔尼女人。他是乡村集市的流动小贩,卖点儿针头线脑,零七八碎。他们--成千上万--不名一文。他们无法摆脱内心的孤独,顾影自怜,怨天尤人,内心空虚,向往爱情。在偶然的相遇中,在夏日的广场上,发生了这一幕幕……但还是孤独。“戏剧式”小说,后也成为杜拉斯改编上演的第一部戏剧,至今仍在法国巡演。通过一个流动商贩和一个年轻女佣坐在街头广场椅子上的琐碎谈话,表现两人的日常生活,捕捉他们的细微情感,特别是人在社会中的孤独感。
-
夏夜十点半钟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17/9/16
闷热的夏日,乏味的假期旅行,突如其来的谋杀扰乱一家人的行程,妻子也在偶然的情况下卷入案情。小说围绕一场旅行与一桩凶杀命案展开,展现相似的两段爱情三角关系,迷乱、绝望的情绪似乎已进入杜拉斯的创作风格。
-
劳儿之劫
已完结
作者:玛格丽特·杜 更新:2017/9/16
《劳儿之劫》是法国当代最著名女小说家玛格丽特·杜拉斯(1014-1996)的作品。主要内容是:劳儿·瓦·施泰因结了婚,离开了故乡,有了三个孩子,看上去满足而幸福。十年的沉寂生活之后,劳儿随丈夫回到故乡。十年前被挚爱的未婚夫抛弃的场面其实一直纠缠在劳儿心头,她像舞会上“劫持”未婚夫的那个女人一样“劫持”朋友的男友,重演了自己年轻时的遭遇。